《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电子〔2021〕154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回应社会广泛关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行动计划》,现对有关政策要点作出解读。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社会中可利用的健康及养老资源供给不足,健康及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为了提升健康及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健康及养老服务质量升级,促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7-2020年)》)。自《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以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新业态持续涌现,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技术产品供给不足,融合应用不够,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研究制定本《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制定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行动计划》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为根本,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
1.需求拉动,供给升级。坚持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2.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及养老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升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3.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产业各方的优势,加强合作,形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
4.统筹推进,示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发展各要素,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
《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任务?
如何保障《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为保障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和专项工程要求,《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部际协同推进、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加强产业分析监测研究和督促指导。强化部省联系,支持地方加强工作成效考核,出台政策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是强化产融结合。依托工信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开展产融精准对接以及“早期投资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专项工作。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不少于10个重点应用场景,再培育100个以上示范企业,打造50个以上示范园区,创建150个以上示范街道(乡镇)及50个以上示范基地,并建立层级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示范引领。
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鼓励支持科研人员进入智慧健康养老行业,支持和指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关课程,提升为老服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水平。
转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